劍膽琴心的稅務老兵(下) |
http://www.loggkp.live/2019年09月27日 08:35:11 |
有人說,他鐵面無情軸得很;也有人說,他不辭辛勞暖得很,這如硬幣的正反兩面正源于他對事業的執著熱愛,對職業操守的嚴守。 鐵面邱軍華的另一面,是企業的“貼心人”。 某機電公司被招引至桐廬經濟開發區后,入駐現有廠房。但原企業屬走逃企業,造成該公司不能開發票,更無法正常經營。邱軍華主動攬職,牽頭組織、召開了多方協調會,并與法院做好溝通工作,將這個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解決了。該企業負責人感激莫名,特意帶著禮品登門致謝,卻被邱軍華“不客氣”地謝絕了。其實,與邱軍華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他從來都是一個“吃飯不到、送禮不要”的人。在這個問題上,他是非常較真的。 千條線、萬條線,落實基層一個點,分局是重大稅收改革的落腳點。 2016年,營改增工作和“金稅三期”上線,接收全部營改增企業只有2個月時間!沖在前,干在前,是邱軍華工作常態。在制定改革“作戰路線圖”和全面分析工作量的情況下,他還通過人員組合分工,考慮年齡和業務能力,因崗適人、因人設崗,將工作細化到每一個節點。“稅收改革,再困難也不能拖后腿”。他帶頭加班成常態,上陣一線指揮,吃外賣泡面、睡辦公室沙發成為習慣,黨員干部紛紛響應,節假日加班成為一道亮麗風景。 大量數據核實遷移,新政策的培訓消化,新系統的摸索前進,他明確這一切都來不得半點馬虎。同事們奮戰中偶然的抬頭疲態盡顯,他心疼道:“大家都很辛苦,但還需我們再頂一頂,有任何困難跟我說,我來解決!”如此,主動加班已成該分局的自覺行動。在他的領導下,在分局艱苦扎實的努力下,改革攻堅任務得到圓滿完成。 “看到他,我們就有主心骨,有干勁!”這話中透著鳳川稅務分局上下對邱軍華的認可和贊賞。 2017年,原國稅江南稅務分局由江南鎮搬遷到科技孵化園。 調整后的分局管戶達到10000戶,鄉鎮街道達到4個,管戶和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以上,而分局人員不增反減。邱軍華創新方法舉措,調動現有人員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通過每天增加上班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實行業務流程化管理等方法主動應對,順利承接并處理完成成倍的日常工作量。 在緊接著的稅務機構改革中,國地稅合并,邱軍華被任命為分局負責人。業務量的急驟攀升和人員緊缺、業務不熟等矛盾越發突出。“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邱軍華將21名干部凝聚成一股繩,興起“學在先、沖在前”之風。 新的稅務機構成立后,隊伍融合、事務整合等新情況新問題擺在眼前,邱軍華沒有等待觀望,而是在“三定”方案宣布翌日便召集分局班子成員討論研究新機構的分工安排和管事方案,并很快確定了總體思路。他與大家分享:“與其等靠要,不如自己找。即便我們摸索的路子不對,碰了壁,也能給其他部門提供一些可以避開的教訓。” 動員會后,鳳川分局很快探索了以“定組、定責、定崗、定流程、定機制”為主要內容的基層管事制“五定”方案,人員“國地混搭、適崗安排”,事務流轉到組到人,流轉規范有序。同時邱軍華還根據工作需要,牽頭明確了釘釘考勤、大廳晨會月考制度、復雜業務流程、內部糾察辦法、支部文化品牌等特色制度文化,不斷完善補充原有的分局制度體系。 在邱軍華的創新帶領下,鳳川分局上下也成為泰山“挑山工”精神的實踐者,分局的凝聚力、戰斗力也實現了“1+1>2”的飛躍。鳳川稅務分局黨支部還獲得全市稅務系統“十佳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并創辦支部內刊《鳳鳴》雜志。同時新機構成立不到半年,就被作為基層管事制典型進行介紹,邱軍華還受邀到省稅務干部學校講授有關基層管事制經驗。 |
原標題: 劍膽琴心的稅務老兵(下) |
作者:記者 黃蓉萍 網絡編輯:俞俊 |